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公益 > > 援助行动

难忘的两天

发布日期:2014-01-14 08:59:17
扫一扫 X


今年是中坦建交50周年,为了进一步宣传中坦两国深厚的传统友谊,加强两国的文化与经济交往,CCTV派出记者团远赴坦桑尼亚大量采访,准备大约在3个月后完成后期剪辑制作时播出专题节目。据我们所知,央视记者分为两组外出拍摄采访,其中一组专门采访医疗队和部分中资企业。这组由3个中国记者和1个坦桑新闻频道的记者组成的团队在达累斯萨拉姆和中国大使馆的大使以及我们医疗队的江永华队长取得联系后,由江队长带领从达市开始出发,先后到达了多多马和他博拉医疗驻地,对每一位队员的工作环境及生活场景进行了大量录制,尤其对每一位队员采取单独采访录制,在采访中有的队员想起家人不禁泪流满面,因为坦桑的网络非常不稳定,经常无法和家人聊天联系,所以思念家人,难免真情流露。

1月9日下午当地时间2点半,我刚刚做完手术返回驻地不到5分钟,听到了汽车鸣笛声,他们到木索马驻地了!我们四个连忙跑出房间热烈欢迎记者团和江队长,宋涛翻译,马上接过他们的行李,道一声辛苦了。记者们马上录下了这激动的场景,毕竟是好久没看见祖国的亲人了,在坦桑我们视每一个中国人为亲人,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明白。简单午饭后,记者们开始忙碌的工作了,拍摄驻地的环境,采访邻居,晚上从朱建波开始单独录制访问。我有点担心了,从来没有被正式采访的经历啊,如何能配合采访啊,确实一头雾水。因为我们驻地只有两个空房间,所以记者们夜间住在当地宾馆里,希望他们不要被蚊子咬了后得疟疾。

1月10日上午,我们一行十人 来到了医院,首先记者们来到马拉省卫生厅长办公室内正式采访了厅长,进行了全程的访问录制,厅长对我们医疗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感谢我们对坦桑人民作出的贡献,着重提到我们继承了医疗队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救治了大量的坦桑病人,使很多人起死回生。多次提到:内科医生朱建波在完成临床工作之余义务给医学院学生授课,传道授业,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外科医生高峰不辞辛苦常常夜间完成急诊手术,挽救危重病人,并且经常指导本院医生的临床工作。妇产科医生张洪星多次抢救胎盘早剥的病人,保证母子平安,并且定期随访病人……听到这些,回想这几个月以来的风险和艰辛,总算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心中安慰了许多。因为过程多是录像,所以没法上传照片的。采访结束后,记者们分别来到我们的诊室,将我们的日常门诊工作录了下来,Dr.Elias要我去他的门诊协助查看一名特殊病人,我去看病人时,记者们录下了整个过程,原来是上腹部肿物的病人,怀疑是肿瘤。我告诉Dr.Elias下周安排手术吧。然后,记者们采访了我的翻译护士——Tabo,让她谈谈对医疗队的认识和评价我的日常工作,整个过程都是封闭的,我不能影响她的讲话。采访后,陆记者告诉我,她很高兴和我共事,因为我帮助了很多人,很多贫穷的人。然后,记者们来到了病房,将我和洪星查看手术后病人的场景录制下来,特别是我们带给他们一些免费的中国药品,比如止痛药和抗生素。对他们来说,这是雪中送炭啊,因为很多病人经济困难,常常手术后无力去购买这些药品,经常是强忍病痛的。病人家属收到了药品,病人握着我的手不停的说,jambo(你好),asante (谢谢)。当记者将镜头对准病床上的烧伤儿童时,孩子突然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可能在他的眼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来帮助他的,是好朋友。所以足足给了他两分钟特写镜头,估计他会高兴一天的。

简单的午饭后,我以为他们会休息一下,因为他们拿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奔波了一上午了,就那个三脚架足足有5公斤。可是他们要马上开始对我采访录制,我又紧张了。在略显凌乱的房间里,我对着两个“大炮”,有点手足无措了, 不知道手该放在哪里。三个人告诉我放松点,讲讲真实的感受就可以了。我笑着说,根据主旋律的调子说吗?陆记者说没什么主旋律,要真实的内心话,就像《艺术人生》明白吗?两个镜头对着我,陆导(我们这么称呼他,因为他指导我们怎么配合录制工作)告诉我45度角看前面然后说话,可是我前面没人啊,所以杨晓强记者坐在我前面,看着他真诚的眼睛,我慢慢平静了下来。陆导说,先讲讲你出行时家人送你的情形吧。记忆的大门一下子打开了,实际上这是我平时不愿意回忆的情景,因为太伤感。我对着晓强,象面对着一位朋友,缓慢的讲着当时的情景:在众人的目送中,母亲先流下来伤心分别泪水,她只能用手捂住,免得哭出声来。妻子流下了依依不舍的泪水,无法自已,她是最依恋我的人啊。7岁的儿子还不知道我将离开多久多远,只是呆呆的看着我,无法表达。而我早已是满眼含泪,为了控制情绪,我马上转头,匆匆离开送行的人群……说着这些,眼泪又夺眶而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那两个记者也在偷偷的抹掉流下的泪水,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稳定情绪后,讲完这些,陆导问我,来这里工作有什么体会啊?既然是真实记录,我就讲了很多坦桑医院条件的简陋,医疗人员的短缺和很多不规范的治疗等等,尤其提到了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热情难以发挥出来。他们对我的观点很感兴趣,然后我提到了这些疑惑,并且把我得到的答案告诉了他们:因为经济水平较低,卫生保健环节非常薄弱。往往很多病人在接受我们的初期治疗后,明显出现病情好转,但是后续的关键治疗无法得到保障,结果很多病人在手术后不幸去世了。这当然也是我们来这里需要尽力解决的问题,责无旁贷。录制完这些后,陆导提示我讲讲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我首先说出因无法照顾家人而倍感愧疚的心情,虽然可以和家人通过视频聊天,但是很多遗憾是难以弥补的:无法照顾临产的妻子,看着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消瘦的母亲,儿子生病差点被诊断患有难以治愈的疾病,至今未能见面的女儿,面对视频中倍感辛苦无助而流泪的妻子……眼泪不禁又夺眶而出,因为我知道援外队员的家属牺牲太大太多了。等我和哽咽的记者们都平静下来,我讲了几个月前因手术中被扎伤手,而病人是艾滋病患者的事情,讲了如何度过了那忐忑焦虑的几周,他们说这是真实的援外生活啊,所以多补了多个特写镜头。转眼间,2个半小时过去了,采访接近尾声。晓强无意间发现我的墙上挂着2010年的日历,奇怪的问我,为什么没扔掉。我说,日历中的图片是中国的长城,颜色是红色。看见它就感觉离祖国很近很近,况且红色有喜庆的含义,可以减少思乡之苦。他们马上给挂历一个特写,我没想到这成了“神来之笔”了。

下午,记者们采访完黄队长和洪星,当然内容无法知道的,都是封闭采访的,估计内容相似吧。然后他们来到建波担任授课老师的医学院采访,采访了学生代表和副校长,学生代表和副校长对医疗队表示非常感谢,更感谢建波孜孜不倦的无私授课,最后大家愉快的合影留念了。然后,坦桑新闻频道的资深记者,逐个采访我们,并且录下了采访过程,我们愉快的和他交谈了很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问我们问什么来坦桑?我说,坦桑非常美丽,人民非常善良,但是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太少了,我从中国不远万里来到坦桑,就是为了通过努力多做手术帮助坦桑人民,帮助他们解除痛苦,挽救他们的生命。他非常感动,不停的和我握手,说着谢谢。最后,他留下了我的名字和通讯方式,我想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

因为我们的采访已经结束了,晚上气氛很轻松。陆导告诉我们,我们是最出彩的医疗队队员了,情真意切, 工作成绩突出,得到木索马各界人员的高度赞扬。我们非常高兴,晚上,我做了标准大餐:烤火鸡肉和葱香鲈鱼。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并且记者们录下了大家欢聚一堂频频举杯的场景,气氛是相当的热烈啊!多提一句,记者们从不喝酒的,这倒不是他们对酒精过敏,而是他们非常敬业,多次抓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喝酒会误事的,非常钦佩他们。

短暂的两天采访结束了,1月11日早晨,记者和江队长一行要坐车返回达市了,但是路途遥远,他们要经过3天的艰苦车程才可到达。大家合影留念后,我们互留了国内通讯方式,已经成了好朋友了。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向他们挥手告别了,看着逐渐远去的汽车,心中充满了不舍和遗憾,因为在我们眼中,他们就是来自祖国的亲人,他们的问候就代表了祖国对我们的关怀和慰问,我们内心充满了感激和自豪,我们会胜利完成祖国和人民嘱托的任务,绝不辜负国家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短暂的两天给我们增加了无穷的力量,朋友们,期望我们国内再相逢。

                                                                        ——援坦队员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