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坦桑两个月了,每天闲暇时都期盼着和家人在网上多聊一会,以安慰孤寂的心情,但是这里每周都会停电,尤其在雨季来临时。而且雪上加霜的是还有很多不速之客---蚊子,看着镜子中浑身的红斑,我感叹: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幸好在木索马医院的工作较为充实,每周二和周四是固定手术日,周三和周五为门诊值班日,平时每天都负责听班,基本上每隔一两天都要在夜间到医院病房会诊。这里的手术种类较为繁多,基本涵括普外科、骨外科、小儿外科和妇产科专业,所以我对手术日那天的安排总是充满了期待,不知道又能碰见什么样的特殊疾病人,来让我经受考验。众所周知,虽然坦桑尼亚整体医疗水平较低,但是他的医学教育体系延续了英国的教育体制特点,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而一旦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外科医生,则会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尊敬。但在musoma regional hospital,除去妇产科医生,能独立手术的医生只有5,6名,主治医生更是寥寥无几。所以他们需要中国医生,更需要“万能的”的中国医生,这无形之中给我们增加了很多压力,我的经验是在“力所能及”和“事在人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给病人排忧解难,又要保证病人安全,避免任何有损于医疗队声誉的情况发生。所以,我在缺少手术电锯和电钻的情况下,拒绝了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而做了许多急性肠梗阻、断指截指、骨软骨瘤切除、上肢瘢痕挛缩矫形和小儿脐疝等手术,已完成手术46例,无一例术中大出血发生,得到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赞扬和尊敬,这也算为胜利完成援非医疗任务打下基础吧。
不过,凡事不可能都一帆风顺的,意外也是会突然降临的。早在以前就听说过在手术台上,有的医生被缝针扎伤手或者被血喷到脸上,而病人恰巧是艾滋病患者,这给医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就在10月8日手术日那天,我“不幸而幸运”的也中招了。当时我正做一个上肢骨软骨瘤切除的手术,因为麻醉师未能控制好麻醉时间,在缝合切口时,病人突然苏醒并被痰堵塞呼吸道,引起缺氧症状。病人烦躁一动,我的左手示指被缝针扎伤了,但是抢救病人是首位。我立即摘掉手套,将病人的脸偏向一边,帮助麻醉师用吸引器吸出痰液,看着指端血氧饱和度从62%恢复到90%,病人稳定后,我这才挤出手指的血,反复的消毒,心想希望别中招啊。等手术完成后,我反复的查看病例,幸运的是这个病人是手术后肿瘤复发的病人,术前检查比较完备,显示为HIV抗体阴性的患者,心情才平稳下来,但是还需要看定期复查的结果才能最终确定是否安全。回到驻地后,心情有点乱,打开邮箱查看邮件,看见崔秀娥书记发来的邮件,字句间充满了鼓励和支持,温暖的问候让我一扫颓势。再翻开以前的qq留言,当时徐院长同样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心中又充满了“正能量”,这只是一点点小的意外而已,和以前老援非队员们经历的挫折和困难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还是继续把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胜利完成援非工作是首要任务。当然对家属要封锁消息的,何必让他们担心呢。
估计现在全院上下在院领导指挥下都在为“创三甲”评审而加班加点,可惜我不能尽一份微薄之力,真心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我们在不同的战线一起奋斗吧。